近5年來,我區各類人才載體骨干成員中
■ 10余人入選國家重大人才計劃,30余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1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實現我區20年來院士增選零的突破
■ 1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填補了我區在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上的空白
近年來,寧夏聚焦“九個重點產業”“四大提升行動”等重大決策部署,有重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建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人才小高地、專家服務基地等人才載體152個,涵蓋枸杞、葡萄酒、奶產業、肉牛等“九個重點產業”以及重點領域和重點學科,集聚1萬余名領軍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有力推動“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發展動能向創新驅動轉變,實現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政策引領 筑牢人才高地
寧夏堅持把創新載體建設作為推動人才集聚的新引擎,鼓勵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專家服務基地,根據創新活動、創新成果和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情況,經評估考核后給予院士工作站、專家服務基地每年10萬元至20萬元經費補助,全力為人才構建匯聚成長之地、事業發展之地、價值實現之地,大力推動人才鏈向產業鏈集聚。
寧夏力成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建設智能配網開關設備研發院士工作站、人才小高地,從傳統裝備制造業企業升級為行業內具有智能制造、智能產品到智能服務的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的典型企業。近5年,公司研制新產品43個,獲得授權專利近50件,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
目前,寧夏已累計建立院士工作站9個、專家服務基地66個。依托院士工作站和專家服務基地,先后柔性引進兩院院士148名、引進國內外知名專家551名,搭起了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和服務的重要平臺。
聚焦發展 推動產才融合
為搭建產業人才集聚交流平臺,大力推動產才供需精準匹配,寧夏鼓勵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申報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對新獲批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的依托單位,由自治區給予30萬元至50萬元獎勵,資助其開展人才隊伍建設。對進站開展科研活動的博士后,在站期間給予每人10萬元科研項目資助,鼓勵和支持在站博士潛心科研和創新。
寧夏天地奔牛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先后建設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專家服務基地以及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通過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科研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互用、利益共享。近5年來,在人才載體的支撐下,該公司獲批立項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項目9項,已通過驗收并進行成果登記;成功研制首套鋁土礦用順槽可移動式帶式轉載機,拓展公司非煤領域業務;與兄弟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移動式上向反井鉆機研制及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目前,寧夏已累計建設19個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動)站。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站博士劉海波以“高端球閥核心一體化設備技術”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寧夏煤業有限責任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博士匡建平以“高效節能型氣流床氣化技術”項目參加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分別獲得優勝獎。
人才賦能 激活創新活力
2018年以來,寧夏遴選建設行業類和企事業單位類人才小高地,依托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點學科及優勢企事業單位聚集和培養高層次人才,著力推動人才資源整體開發和人才隊伍建設。
為鼓勵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建設自治區人才小高地,寧夏對達到標準的行業類人才小高地給予50萬元至100萬元人才隊伍建設經費資助,對企事業單位類人才小高地給予50萬元左右的人才隊伍經費資助。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主任醫師、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金群華領銜的寧夏骨關節炎診療研究人才小高地,多年來致力于技術創新,填補了10余項寧夏骨科技術空白。在西北率先開展了高屈曲攣縮骨關節炎、類風濕等嚴重關節畸形患者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和翻修手術,居國內先進水平,服務于寧夏及陜西、甘肅、內蒙古等周邊地區的患者;完成寧夏首例手術機器人輔助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提升了手術的精準化、智能化水平,填補寧夏在該領域的空白。
目前,寧夏已累計打造人才小高地58個,成為全區培養引進各類優秀人才的重要平臺。(記者 馬照剛)